2016年度学校 “十大新闻人物 ”

期次:第571期       查看:109




















  刘学锴:于无声处铸师魂
   刘学锴,文学院退休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一位卓越的教师,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1989年,他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得人民教师奖章;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他又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一等奖,是师大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他对李商隐、温庭筠的研究在学界独树一帜、自成一派,曾与余恕诚先生合作,先后完成了 《李商隐诗歌集解》 《李商隐文编年校注》等著作,后又独立完成了 《李商隐传论》 《李商隐诗歌研究》 《温庭筠全集校注》 《温庭筠传论》 等专著,曾荣获全国首届古籍整理三等奖、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以及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和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一等奖等诸多荣誉。2016年被学校授予“终身成就奖”。
    陆同兴:坚持做桨 敬业成舟
    陆同兴,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退休教授。从教四十余载,陆同兴在教学上不断求新求变,在自己多年的教学基础上自编教材,公开出版的 《激光光谱》 成为全国普遍采用的研究生教材,现已3次重印与再版;主编的 《非线性物理概论》 教材第一版出版后很快脱销,第二版被推荐为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出版。经过多年的潜心专研,陆老师于1993年成功发明了自旋共振仪,它的成功研制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奥地利化学学会理事长、格拉茨大学教授还专程前来我校考察学习。自旋共振仪自发明至今已运转20余年,陆老师在此基础上培养出了 14 名研究生,发表 50 余篇论文,其中 SCI 论文 30 余篇,并因此作出的突出贡献被授予第六届“胡刚复物理奖”。2016年被学校授予“终身成就奖”。
    陶富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战线上的守正创新者
    陶富源,政治学院退休教授、博士生导师。陶老师虽年届七旬,但仍坚守在大学讲台悉心教学,显示着一位师者对教育的一往情深,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安徽省“十大杰出教师”及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即便早过花甲之年,却还甘坐冷板凳潜心学术研究,彰显了一名学者对治学的孜孜追求,他曾在 《中国社会科学》 《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研究》 等权威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独撰和合作出版著作、译作13部,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奖项10多项,并于2016年出版了近400万字的学术著作 《陶富源文集》(十卷本)。从教四十余载,他高度注重对青年学子人格的塑造,他认为,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的人格塑造更为重要。陶老师的教学科研轨迹,不仅让人们感慨他智慧学者的大家风范,更让人感受到质朴师者的责任担当。
    汪健:微笑阳光,天道酬勤有志人
    汪健,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4级本科生。由于儿时两次意外,造成他语言,视力以及运动协调能力不同程度的损伤。但凭着对梦想的执着,不懈地努力,他终于考上了大学。进入大学,他更加勤奋,努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先后获得校三等奖学金,精锐奖学金。作为班级生活委员,汪健热心为同学服务,积极关心同学生活动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关心着同学们。作为暑期社会实践分队长,连续两年组建团队开展爱心义教活动。在辅导员的支持和鼓励下,他还开始了帮扶特殊群体的旅行。曾 荣获校第七届“自强之星”称号。
    傅新球:春风着意化为桥
    傅新球,历史与社会学院授、博士生导师。她爱生如子,教书育人数十年如一日,为学生的成长与发 展殚精竭虑,被学生誉为“可以看到最美风景的山峰”;她勇攀科研高峰,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多项省部级科研课 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史学月刊》《史学集刊》 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2部;她积极服务社会,获评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等多项荣誉,并担任芜湖市女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为市妇联的妇女和儿童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多次担任市妇联各类项目和活动的评审专家,先后为全市妇联系统讲授多轮次专题讲座。
    陈书怡:"小推车"推出大世界
    陈书怡,历史与社会学院2013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在大学读书期间,她在无意间发现,本市水果市场的管理秩序较为混乱,而且市面上流通的水果产品也常常难以达到食品安全的标准;相比之下,自己的老家虽然盛产鲜美可口的水果,却因销路、交通等原因而出现滞销。为了有效打通供需渠道,她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展开了细致周密的调研,最终于2014年6月,陈书怡领衔芜湖“小推车”进行了团队的首次创业实践;2015年,公司正式注册成功,并利用“互联网+”的新兴媒体技术,实现线上与实体双向联动,在华东地区开办数家生态果业体验馆。同时,创业团队还决定将爱心义卖 70%的资金用于建设贫困地区的希望小学。
    校大学生理论宣讲团:二十年薪火相传,励志青春播撒正能量
    校大学生理论宣讲团,作为安徽省成立最早的一批理论研究性社团,校学生理论宣讲团从 1995年3月成立至今,先后走进党政机关、社区、高校,宣讲足迹遍布江淮大地,理论宣传“一听就懂”,累计开展各类理论主题宣讲活动高达 2000 余场,覆盖学生和干部群众 10万余人次,在基层干部群众中深受好评。该团体先后荣获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百佳大学生理论学习社团、全省高校优秀学生社团标兵等诸多荣誉,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忘初心,薪火相传,安师大宣讲团不仅实现了其自身的社会价值,传播了正能量,也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榜样。
    校国旗护卫队:校园男神的青春与信仰
    校国旗护卫队,成立于2012年,招募选聘在全校展开,并须经过个人报名、学院推荐、学校考核、训练试用等环节,要求队员政治素质高、身体条件好、综合表现优,平均身高不低于 180CM,并曾获得过奖学金或担任学生干部。建队以来,他们始终坚持履行神圣的升旗任务,用坚毅执着谱写青春赞歌,用生命热忱捍卫国旗尊严,成为师大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年,学校隆重举办了我校大学生国旗护卫队授旗暨校园升国旗活动启动仪式,将校园升国旗活动作为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
    张雪莉:江城故里的国学传道者
    张雪莉,文学院副教授。因自幼受厚实传统文化底蕴的家庭影响,受师大严谨务实的校风、文学院浓郁的人文情怀的熏陶,她深爱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传统文化促进会首批会员和讲师。自2011年,张雪莉便与芜湖一些“同道者”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义务宣扬,并开办周末公益少儿国学班,结合自己的专业,在未成年人中加以启蒙性的传承弘扬,成为“知行合一”的传道者。同时,她还致力于语文教学研究、国学研究和鲁迅研究,主持“鲁迅国学思想研究”等省厅课题3项,参与 《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学研究》等教研项目7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学术论文“论新课程改革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获“全国语文学习科学研究会”研讨会论文大赛“高校组一等奖”。入围2016年10月份“中国好人榜”。
    阿琳娜:热爱徽州文化,投身志愿服务
    阿琳娜,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2012级人文地理专业博士研究生。2012年,阿琳娜从乌克兰来到中国,随后就读于师大国旅学院,从此与中国与徽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2013年,她还曾代表师大参加过第6届来华留学生“汉语桥”选拔比赛;2014年,她的个人征文 《我的未来不是梦》,成功入选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和全国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学会主编的 《我与“中国梦”》 征文集。2016年,因她深入一线投身志愿服务,赴淮南凤台张巷小学采访优秀乡村教师李元芳,受到了安徽国际频道 《感知安徽》节目跟踪报道,充分展示了她热爱中国文化,热爱大美安徽的热情,也充分展现了阿琳娜在师大校风、学风的熏陶下,养成了用心育人、用爱育人的崇高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