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红:

生活莫惧坚, 学习不畏难

期次:第586期       查看:69


  她本人和照片上有点不太一样,多了一副黑色框架眼镜,少了一分规整拘谨。不说话的时候很安静,但只要一开口,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她说自己是个笑点很低的人,确实,偶尔谈论到一个点,不掩饰的笑声便会在她平稳的语速中被不断放大,和她的成长记一起被时光铭记。
  爸爸姓张,妈妈姓万,红是中国红,她是安徽师范大学2017级法学专业本科生张万红,她的那些“无法索求”和“不能蹉跎”,曾在每一个短暂的记忆里止于唇齿,埋于心间,又终于在每一个不断尝试和超越的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踮起脚尖,更接近阳光!
  “无关物质,精神上的贫瘠才是最可怕的”
  如果人生是一套试题,家庭固然不能选择,但是可以用其它的题目补差补缺。张万红8岁那年妈妈的一场病痛带走了她无忧的童年,也为这个原本温馨的家庭留下了大笔债款。但庆幸,她从未因家庭条件而自卑过,反而更早的独立、自强,懂得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并为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早早地承担些什么。
  她最喜欢 《送东阳马生序》 中的一句话: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正如宋濂一样的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物质上的缺憾不仅没有阻碍张万红前行的脚步,反而让她更加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正如她所说:“少有一点钱无所谓,但是精神上的贫瘠才是最可怕的!”所以她从小就勤奋学习,用知识去丰富自己,并时刻勉励她的弟弟妹妹。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小学起她的成绩就名列前茅,初高中又一直作为班长为老师排忧解难,为同学们尽心服务,在这一方小天地中做到她的一份力量。
  “我觉得我就属于这个地方,属于安师大”
  高考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场硬仗,于她亦然,踏过高考这座独木桥,靠着助学贷款和寒暑假兼职赚来的钱,张万红来到了这所承载90年墨香气息的高等学府,进入师大校园后,她才发现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无论是学习还是与同学、老师的相处都异常融洽,谈到此处,张万红连说了几句:“我觉得我就属于这个地方,属于安师大”。
  师大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她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环境,师大的奖助学金政策又为她的日常生活保驾护航。张万红深知英语对于她专业的重要性,对英语始终抱着一颗虔诚的心,法律英语、六级词汇、VOA,26个字母伴她入眠也唤醒她的一天。和学英语一样,她对学习有着独一份的敬畏之心,天道酬勤,图书馆、教室、食堂、宿舍,她四点一线的坚持得到了回报,大一学年学业成绩、综合测评均为年级第一,获得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铭诚奖助学金等奖项,这是对她努力的认可,也是对她执着的鼓励。不仅如此,张万红感恩的同时依然虚心求学,希望能更进一层楼,正如班级同学王锐娜所说:“坚强、优秀,不管生活有多困难,她都能很认真的面对,而且做的很出色”。
  “思想和思想碰撞的火花是很有意思的,越学越觉得自己渺小无知”
  对张万红来说,学习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也不是理论与实践的分割。为了写一篇论文,她会看100多篇论文寻找灵感;为了写一篇读后感,她一定会把晦涩难懂的书翻上个好几遍才动笔;为了拓宽知识面,她经常和其他专业的同学一起聊天、交流心得……在她眼中,思想和思想碰撞的火花是很有意思的,而且越学习就越会发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就越能充实自己。正如她非常喜欢的华为员工的一句话:人要找到自己的价值!她也在寻找自己的价值。
  入学近两年,她不仅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追求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多重角色中展示自我。作为班级团支书,她举办多次团日活动,更好的经营管理班级氛围;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作为校田径队成员,她在训练场上跳跃翻转,在比赛场上勇创佳绩;作为志愿者,校庆活动、普法活动、社区工作她也一样都不落下……谈及未来,她更想做一个大学老师,这样可以不断接触新知识和新鲜血液,教学相长,既能充实自己,也能像她的辅导员陈兴宇一样,为学生奔波,累却快乐着。
  这就是她,喜欢尝试、喜欢接触新知识,也偶尔会焦虑,偶尔会悲观,不喜欢形式主义和无厘头的管束。在安师大,又不仅限于安师大,张万红一直在用她的坚强、自立“破茧”,寻求一种更好的姿态面对人生中的磕磕绊绊,破茧成蝶,未来可期!
                                      (文/刘宇红 梅辰 王婷婷)